一根碳纤维“拉动”大国重器:威海碳纤维产业的崛起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碳纤维作为一种新材料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的宠儿。威海市,作为中国的碳纤维“新基地”,正在欣欣向荣地展示着这一材料的强大潜力。
2023年1月10日,在华为服务中心,市民王勇兴奋地展示着他新购买的华为MateX6手机,表示这款手机的轻薄与坚韧都归功于其中使用的碳纤维内屏支撑层。“咱们威海公司制作的碳纤维,还大范围的应用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国重器上,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他的话语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地对碳纤维技术的自信。
这款碳纤维材料以其耐高温、超高强度和轻巧的特性,被誉为“黑色黄金”。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钊钧对此解释道:“耐得住3000摄氏度的高温,强度是钢铁的10倍,具备抗腐蚀及抗疲劳的优越性。”这种特性也促使了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在威海成功投运,真正的完成了科技的应用落地。
威海的碳纤维产业并非一帆风顺。在过去,国产碳纤维技术的匮乏使很多钓具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卢钊钧曾用“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来形容当时的窘境。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光威复材成立了拓展纤维公司,通过研发突破了技术瓶颈,助推了国产碳纤维的发展。如今,威海慢慢的变成了涵盖T300到T1100、M40J到M65J等多个型号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为我国的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为了推动碳纤维产业的集群发展,威海在2015年启动了碳纤维产业园的建设。短短几年间,已有超过4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配套协作、资源共享的产业生态链。如今,随着山东天锟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加入,威海的碳纤维生产和应用正在快速拓展,涵盖无人机、汽车等多个领域。
碳纤维的应用不仅限于工业领域,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也开始体验到这一材料所带来的生活改善。一位在威海乒羽健身中心打羽毛球的市民丛静静说:“我的羽毛球拍框体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轻巧、坚韧,不易变形,感觉自己球技都提升了。”
潜在的市场也在逐步扩大,碳纤维加固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高强度、施工便捷、耐腐蚀等特性都在不断吸引着更多企业的加入。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威海市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在营业收入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预计2024年将实现更为显著的增长。
展望未来,威海市将继续聚焦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培养和壮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这一战略性产业。碳纤维产业的崛起,不仅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也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借助于产业集聚,深层次地融合,将碳纤维产业推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威海的成功经验为别的地方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的来说,碳纤维产业的崛起不仅是材料科学的一次飞跃,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向科学技术创新方向迈进的决心。希望在未来,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黑色黄金”的应用实例,助力国家在科技、工程等所有的领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