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绘我国·世遗镜鉴|数字技能让龙门石窟“芳华永驻”
详细说明
龙门石窟坐落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公元493年,现存2345个编号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文题记。它以其窟龛造像雕琢精深、内容体裁丰厚而闻名于世,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2005年起,龙门石窟研究院开端为龙门石窟树立数字化档案,凭借激光扫描、高清拍摄等技能办法搜集文物数据,以数字的方式留存千年石刻群的面貌,致力于让这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石窟珍宝“芳华永驻”。
4月9日,龙门石窟研究院作业人员在古阳洞运用关节臂扫描仪对《龙门二十品》之一进行数字化扫描。
4月9日,龙门石窟研究院作业人员在魏字洞运用关节臂扫描仪对佛像进行数字化扫描。
现在,龙门石窟研究院正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协作,持续展开古阳洞、魏字洞等像龛及碑文的数字化维护运用作业。
4月10日,武汉大学文明遗产智能核算实验室小组成员在魏字洞核对线日,武汉大学文明遗产智能核算实验室小组成员在魏字洞运用关节臂扫描仪对佛像进行数字化扫描。
4月9日,武汉大学文明遗产智能核算实验室小组成员在魏字洞运用关节臂扫描仪对佛像进行数字化扫描。
依托高精度数字资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创始了破损文物虚拟恢复及流散文物虚拟复位的新模式,以学术研究为根据,结合数字技能、3D打印技能、科技考古、颜料检测剖析、传统技艺等多种技能,让破损造像从头展现在世人面前。
左图为龙门石窟万佛洞窟前南壁菩萨造像的3D打印模型;右图为运用数字化技能恢复后的3D打印模型(4月10日摄,拼版相片)。恢复后的像龛精妙绝伦,绘声绘色,被游客称为“龙门最美菩萨”。
4月10日,龙门石窟研究院作业人员在万佛洞前检查数字化恢复后的窟前南壁菩萨造像。
4月10日,龙门石窟研究院作业人员在古阳洞高树龛前检查3D打印佛首模型。
龙门石窟研究院还推出了“云上龙门”小程序,以数据为支撑,推进龙门石窟丰厚多元的文明信息“走出去”“活起来”。小程序以虚拟旅游体会为中心,统筹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现遍及。大众指尖轻点,即可“云”赏龙门,取得数字技能与民间传统文明相结合的体会。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栽培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碧绿的茶园之间艳丽敞开,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表里山花怒放,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装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景色画
引江济淮菜巢线日,船只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留鸟越冬天禁航完毕,菜(子湖)巢(湖)线
2025年3月31日,江苏姑苏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敞开,生态美丽,春景如画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赶紧施工。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敞开、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玩耍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景色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扮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触中华优秀前史传统文明魅力,丰厚景区文明内在和旅游质量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楼房彼此衬托,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气候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呈现冬天共同的“硝花”景象,水面上的硝花形态万千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脸庞,一面“古镜”埋葬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刻的裂缝。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合影。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乡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清楚,冬韵如画。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美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盘绕树木葱翠,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年12月6日,古城姑苏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诱人的景色。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大街花卉栽培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栽培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明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招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下一篇:三维扫描仪的相关选用